24小时播不停:

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女电工张艳梅  |   记辽河油田金海采油厂采油作业二  |   “好汉”龙小凤:厉害了,长庆安  |   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劳模师傅和她的  |   管道一公司CPP109机组副机组长王  |   苏里格气田“筑梦人”  |   李立:“洗”出万吨石油  |   山东销售临沂分公司蒙山大道加油  |   记管道设计院加纳特马TEMA罐区项  |   记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聚烯烃  |  
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女电工张艳梅  |   记辽河油田金海采油厂采油作业二  |   “好汉”龙小凤:厉害了,长庆安  |   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劳模师傅和她的  |   管道一公司CPP109机组副机组长王  |   苏里格气田“筑梦人”  |   李立:“洗”出万吨石油  |   山东销售临沂分公司蒙山大道加油  |   记管道设计院加纳特马TEMA罐区项  |   记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聚烯烃  |  
您的位置: 主页 > 资讯中心 > 石油人物 >

记长庆油田采油十厂修井高级技师杨义兴

来源: 中国石油报    责编: 旋     发布时间:2018-05-29 11:16

 

工作中的杨义兴。

同事眼中的杨义兴

【采油十厂党委宣传科李四广】在助力油田一线生产提质增效的今天,我们就要像杨义兴那样,着力实现从“做完”到“做好”、从“例行”到“力行”、从“上岗”到“工匠”的“三个转变”,不断激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,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、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。

【采油十厂华庆作业区技术组谭旭】杨义兴不仅是我的榜样,还是我的师傅。他是新时代具有创新元素的优秀党员代表。“出彩石油人”这几个字,诠释了他的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。

【采油十厂华庆作业区生产技术室米小琴】他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:一定要干中学,学中钻,钻中练。人因自己的事业体现价值。

感言

□我创新的灵感来源于现场实践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□只有从小处着眼,细处入手,才能练就一身保油上产的真功夫。

□咱们修井工不只是力气活,更是一项技术活。

 

 

创新,就是用执着追求的情怀,历久弥新的匠心,始终如一的坚持,勇者无惧的担当,把修井做专、做精、做透,做到极致,做到一种境界。这就是杨义兴(右一)。

“用知识和创新让油藏更有‘底气’,让管理焕发‘朝气’。”5月28日,身着一身红工服、显得干练自信的中国石油榜样人物杨义兴,带领他的团队在陇东华庆油田元284高效开发示范区元293-47井修井攻关现场,道出了自己的心声。

41岁的杨义兴,22年前就与修井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凭着对修井工作的挚爱和多年练就的一手绝活,他带领团队战陇东、上内蒙古、进陕北、闯宁夏,先后参加过11个油田的开发建设,拥有31项国家专利技术,研制出12大类120多件特色工具,让一口口濒临报废的油井起死回生,为企业创效1.3亿元……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据,却丰富着杨义兴22年的职业生涯。

杨义兴身上有着太多的荣誉和光环:党的十九大代表、“西北大修打捞王”“集团公司技能专家”“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”“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”……而真正让他无比闪耀的并不只有这些。

坚定信念

栉风沐雨一路前行

25年前,老父亲并没有征得他的同意,将他送进了长庆油田驿马技校,开始了为期三年修井专业的学习。

毕业后,杨义兴成为井下作业大队的一名修井工,跟着大伙整天在大山深处作业,风餐露宿。苦和累不说,还要忍受酷暑严寒和荒凉寂寞。

修井工干的是重体力活,几百斤重的油管全靠人拉肩扛,身上穿的工服,被汗水浸湿,又被体温烘干。带去的馒头早已冻成了冰疙瘩。作业结束,杨义兴满身满头糊满了原油,用洗衣粉才能洗干净。那一刻,杨义兴的身心都寒彻入骨。他专门邀请父亲来到井队,看看他是如何工作的。看到瘦小的儿子裹在糊满油泥、足有十几斤重的工服里,一向坚强的老父亲顿时老泪纵横。

时间长了,杨义兴心里打起“退堂鼓”,琢磨着换份轻松的工作。队上的一名老师傅看出杨义兴是个好苗子,就劝他说:“咱们干修井不只是力气活,更是技术活。只有学好技术、练好本领,才能实现人生价值。”老师傅的话点醒了杨义兴。

1997年,杨义兴第一次参加技术比武大赛,无功而返。他的心被刺疼了:我要去深造!

倔强的杨义兴自费来到西安石油学院学习。他使出“啃”字诀,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顺利完成了学业。

此时,他又做出一个影响一生的重要决定:提升技能,在各种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,以此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
杨义兴来回颠簸,风雨无阻,跟着老师傅现场学本领、练技术,看业务书、画钻具图,日积月累写下4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,画出几万张的钻具结构图,记下了千余个技术数据和计算公式。

专业知识的助力,让杨义兴如虎添翼。在2000年举办的陕西省技术比武大赛中获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。随后,连续三年在长庆油田举办的技术比武中一举夺魁。

2004年11月,来自中国石油13个油田的高手汇聚辽河油田。杨义兴一路过关斩将,从300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,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,并获得了“集团公司技能专家”殊荣。

匠心独具

破解世界级开发难题

“我创新的灵感来源于现场实践的‘最后一公里’。”杨义兴的“战场”始终在一线。

中国首例水平井——怀平6井打捞成功,是杨义兴职业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。时隔六年,回忆起当时井下落物被打捞上来的场景依然还两眼放光。

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开采条件极差,属于世界级开发难题。一般开采条件较好的油井井筒是垂直的,但这在特低渗—致密的长庆油田行不通,必须在垂直井筒处延伸出水平段,这样的设计可增大油流通道,提高原油产量。

怀平6井处于地下约2000米深处,长度900多米。钻探完毕后,施工单位不慎将300米长的射孔枪、射孔弹碎片以及配套钻具掉落在该井水平段,经过5个兄弟单位打捞半年多,均以失败告终。许多专家断言,只能做报废处理。眼看投资3100多万元的油井面临“死缓”的境地,厂领导决定,把这一任务交给杨义兴和他的团队。

把2000多米以下的碎片状落物,沿着先水平后垂直的方向打捞出来,这在国内此前并无先例,也没有配套工具。杨义兴和同事在现场吃住两个月,天天泡在泥水里,守在井架旁,经过多次试验,糅合了原有工具的特性,发明出底部带“弹性抓手”管状打捞工具,又利用液体可夹带小件落物回流的原理,成功打捞出井底落物,使这口濒临报废的中国首例水平井“起死回生”。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。

怀平6井投产后,达到了日产原油6吨。时至今日,这口井还保持着平均日产4吨的水平。该井的打捞方法被集团公司向各大油田推广,填补了长庆油田乃至全国水平井复杂大修打捞作业的空白。

33厘米的井口作业面,是杨义兴井下维修作业的唯一通道。地下几千米的世界看不见摸不着,一切故障分析全靠想象以及科学推理。修井难度之大丝毫不亚于医生做一台大手术。日积月累,杨义兴摸索出了一套绝活:“望闻问切”。紧盯现场“望”其行;多方了解“闻”其声;查到细处“问”其责;把准重点“切”其症。杨义兴通过上述油水井故障的科学判断,大修打捞一次合格率达到100%。

这些年,杨义兴制作研发的“捞、磨、钻、铣、套”等特色打捞工具,多达12大类120余件。其中31件取得国家专利,58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。

大任担当

选择了石油就选择了奉献

杨义兴现在依然是工人,他带的徒弟却全是工程师。

来到采油十厂井下作业大队,进入劳模创新工作室,摆放在展示台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工具,荣誉墙上各种聘书和荣誉证书彰显着成果与实力。

2009年,杨义兴创新工作团队组建。2014年,长庆油田以杨义兴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创新工作室,每年拨给几十万元的科研经费,供他和团队研发新技术新工具。

指着墙上9名工作室成员的照片,杨义兴把他们的强项一一道来,如数家珍。

“说实话,干了22年,内心还是很喜欢这份工作,也确实想培养和储备后备一批人才,给他们压担子,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,为长庆油田年5000万吨稳产再出一份力。”在杨义兴的内心深处,有着更多的责任与担当。

通过“强化教、强化学、强化考”和“抓严教严考、抓兵头将尾、抓包片包效”,杨义兴认真总结教学方法,传授技艺,采用两个人一组相互配合“结对子、压担子”的方式,积极开展“名师带徒”帮促、技术技能创新专题讲座、经验交流等活动,围绕现场工作中疑难复杂问题,培养井下作业骨干。他所在的采油十厂近年来有近千人参与培训,形成的103项成果获得各类表彰,先后培养出省级技术能手2名、公司级技能专家6名、厂级技能标兵18名。

“我们从不干闭门造车的事。”杨义兴带着工作室的成员们,每年至少有7个月都待在修井现场。

“总觉得时间不够用,要是一天能掰成两天用就好了。”对于杨义兴来说,每一分钟都是那样的宝贵。一年12个月,7个月守在现场,3个月出差,剩下的两个月进行总结。

围绕修井作业形成了8大技术系列,长庆油田其他采油单位都来学习、取经、借工具,杨义兴向来都是无条件支持。在华庆油田有60多支市场化井下作业队伍,作为专家热线,杨义兴的电话24小时畅通。集团公司和长庆油田举办培训班,杨义兴站上三尺讲台,倾囊相授。

每个成功的男人身后,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。杨义兴的妻子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,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。这些年,杨义兴从一线修井工,一步步成长为高技能人才,她一直在默默付出。为了让杨义兴全身心扑在工作上,她专门请假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,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。

更让杨义兴深感愧疚的是上高中的儿子。在儿子成长的十几年中,他很少陪伴在身边,父子之间难免生疏。每次见面,杨义兴只能给儿子多塞些钱,却每次都被儿子退了回来。儿子的要求很简单,要他参加一次家长会,好让同学和老师认识一下他这个“名人”。

那一刻,杨义兴的内心无比安慰,尽管没有朝夕相处的陪伴,但他早已成为儿子的骄傲。

2017年10月18日,是杨义兴最值得骄傲的日子,他以党的十九大代表的身份走进人民大会堂,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,成为中国石油唯一来自一线修井工人的党代表。

杨义兴出大名了。不少私企以年薪几百万的优厚待遇,想挖走他。他却说:“是各级党组织培养了我,是长庆培养了我。我的根在长庆,22年了,我没离开过现场,没离开过修井,以后也不会离开。”

涵养匠心 筑基未来

本报评论员

用一毫米的精准展示匠人极致之美,用数十年的沉淀凝聚事业长青之魂——工匠精神已成为各企业的价值认同。

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“建设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劳动者大军,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,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”。集团公司2018年工作会议提出“大力倡导当代企业家精神、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”……

工匠精神,就是恪尽职守的尽职尽责,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益求精,就是心无旁骛的专注投入,就是超越自我的不断创新。工匠精神不仅是体现在岗位上的技能素养,而且是人的理想信念、人生态度的外在表现,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。

对于中国石油来说,弘扬工匠精神,就要厚植工匠文化,把工匠精神融入到石油精神中去,融入到百万石油人的精神基因中去,让千百万如一人的职业价值取向涵养企业气质,给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注入时代动能。

弘扬工匠精神,深化认识是基础。对于中国石油这样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,产品质量、品牌美誉度是企业的生命所系,这些都与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。没有工匠精神,就无法制造高质量产品,更遑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。因此,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,让集团公司上下认识到工匠精神是企业树立“金字招牌”的基石,是实现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的工业基因,是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的国家软实力象征……从而让石油工匠产生职业自豪感、劳动获得感、工作荣誉感。

弘扬工匠精神,培育“树匠心、育匠人”的企业土壤是关键。要加强政策措施导向,引导企业各个层级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决心和毅力,把培育工匠精神作为企业的长远目标和行为自觉,为集团公司长远发展培养一批独具匠心的高技能人才。

弘扬工匠精神,体制机制建设是导向。要拓宽“双序列”通道,让石油工匠干事有舞台、成长有空间,打造石油工匠“受尊重、受信赖”的成长路径。要建立科学长效的考评体系,引导一批技能人才心无旁骛地扎根基层、扎根专业领域;考核上不仅要看短期贡献,而且要让能耐得住寂寞、坐得住冷板凳的石油名匠得到应有的物质与精神奖励。

弘扬工匠精神,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是重点。工匠精神只有在各企业、各工种的普通石油人中蔚然成风,实现从“个别”到“普遍”的跨越,才能形成工匠文化的积淀,让企业长盛不衰。因此企业要从激励措施上加以引导,让石油名匠愿意把多年磨炼的精湛技艺传承下去,用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感染他人,并形成百年积淀历久弥新的价值观。

一颗匠心涵养企业气质,万千匠人精雕企业未来!让我们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,为中国石油远航再扬精神之帆。

联系QQ: 804 14447 0 
  投稿邮箱:news@oilone.cn
Copyright 2012 oilone.org. All Rights Reserved
财经壹号网(原bt365客户端)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-1
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
未经bt365客户端书面授权,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!